姓氏渊源变迁
时间:2024-12-03 23:59:39
作者:运势网
来源:原创
从母系到父系的姓氏渊源 中国的
姓氏由来已久,姓氏,是姓和氏的合称。在遥远的古代,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文字的创立是前人经验和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步入
文明的标志。“姓”、“名”等字的原始意,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姓”这个字是由“女”与“生”两部分构成的,“女”即“母”;“女”、“生”就是生母,人的命是“生母”带来的,而人的“姓”也是要从“生母”,即生母姓什么,子女就应姓什么。 在远古时期创立姓氏的主导思想是以母系为起源,以女性为核心,中国的许多古代姓氏都是女字旁,华夏之“姓”产生于远古的母系氏族公社的时期,“姓”字的创造,反映了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历史特点。 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黄帝和炎帝是由于出生在姬水和姜水,从而得“姬”和“姜”,两个姓都含有“女”,据推断,姬水流域和姜水流域就是姬姓母系氏族和姜姓母系氏族繁衍生活的场所。 古代姓氏起源于人类早期生存的原始部落之中,那是一个长时期的母系社会,那时候,人“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同一个生母的几代子孙生活在一起,由这个血缘关系组合成的原始集体就是氏族,“氏族”这个名称是后人命定的,氏者姓,族即本族,氏族就是同姓同祖的大家族。 当时“母亲”是最神圣的,而始祖母则是氏族的主持者和领导者,起着维系氏族血缘团结的重要作用。生活在母权制时代,姓自然与母系联系在一起,即姓从生母的历史根源。 在这个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部落、部落联盟、部族历史的发展时期,其时若干氏族公社组成一个原始部落,部落内各氏族有其独立性,相互间又有密切的联姻关系,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这种特定标志符号无疑就是姓的雏形。 各姓氏互相通婚,同姓氏族内禁婚,子女归母亲一方,以母亲为姓。姓的出现是原始人类逐步摆脱蒙昧状态的一个标志。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姓改为从父,氏反为女子家族之用。 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代乃至上古五帝时代(父系氏族)的姓与氏,可以分支,可以重新命名,姓也并非全由其后人承继、续传。 上古的帝王至西周的帝王姓氏如下: 黄帝,姬姓,有熊氏,高旭氏。 颛顼,姬姓,名顼,高阳氏。 尧,祁姓,名放勋,陶唐氏。 舜,姚姓,名文命,又称大禹、夏禹、戎禹、夏后氏。 汤,子姓,又称武汤、武王、天乙、成汤。 姬发,姬姓,名发。即周武王,姬昌之子。 在现在一些发展缓慢的民族中,仍然可以从其姓名的结构中窥探到由母系到父系转变的痕迹。 如我国高山、拉祜等少数民族还实行母子联名制,崩龙族在联名时还将母名置于父名之前,反映了母权高于父权的社会背景。 泸沽湖畔纳西族的所有人均居母家,使用母系姓氏。摩梭人的人名中甚至出现以母老虎、母牛、母鸡等雌性动物命名的现象。 而我国西双版纳的克木人实行双系联名制,既联母名,又联父名,来表明其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历史轨迹。 而一些民族的母子联名向父子联名演变,汉族姓氏自夏以后,极少用从女的汉字,甚至把从女的古姓去掉女旁,如“姑”姓改为吉姓的现象,则是以父权为中心的社会打下的烙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