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与家境:名字的玄机
时间:2025-01-02 00:23:38
作者:运势网
来源:原创
姓名知识之一个人的家境能从名字看出来吗? 取
名字的方法有很多种,名字表示的期望、代表的意义、蕴含的期望各家有各家的不同。有的名字又来自于很多诗经文学,百家人户各有不同,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仅仅凭着一个人的名字能够判断出他的
家境吗? 名字的寓意性,是指人名本身所包含的意义以及在起名时所被赋予的意义。由于受中国文化固有特点的制约,人们在起名时向来重视字义和寓意。习惯上,当人们选定某些字作为名字时,首先考虑的是这些字本身是什么含义,作为名字以后又可以赋予什么含义。我们说起名的含义要明朗,意思是说要通俗易懂,让人一看便知是什么含义,如果我们为孩子起名“志坚”,意思是希望孩子将来的意志要坚强,做一个有主见有进力的人。比如为孩子起名“秀丽”,也是希望孩子长得清秀美丽,将来树立一个端庄稳重的女性形象。 我国古今的一些名人,不仅都为人类社会作过贡献,他们的名字也大多简单明快寓意深刻。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安石、文天祥、史可法、孙中山、董必武和毛泽东等无不如此。毛泽东的名字有润泽东方之意,反映了起名人对他寄予的重大期望。再如我国第一位驻外女大使丁雪松,起名人用雪松来期望她有一个不屈不挠的意志,其效果显然要比叫坚强等雅致得多。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一个好的名字会使人增加愉悦感和好的印象,一个不好的名字无疑会减轻自己的品味。 首先我们从可以证实部分家境与名字相符的报告入手。从人类诞生在地球的这一刻,就有名字跟随了,只不过那时候的名字不像我们现在这样,有姓有名,可能仅仅是一个音节一个语气。纵观中国历史,不同朝代取名习惯不同。 比如商周时期,喜欢用天干命名,像纣王就叫帝辛;到了秦汉时期以五条六不取名,单名居多,像西汉15帝只有两帝是三字名,余下13帝皆为单字名;离我们最近的明清时期则以族谱命名,再加以吉祥吉利之字,像康熙的儿子皆为胤字辈,带有祯、礽等带有福禄吉祥之意的字。抗战和建国外,因为国人终于真正当家作主了,所以这个时期取名多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像抗战时就多有保家卫国、胜利、抗美援朝等字眼,建国后多有什么建设、成功、康、军、民等字眼。 所以说时代不只造英雄,也会影响名字的取用。而从中国人口发展来看,从建国后的1953年到1982年,29年间中国人口增长了4.28亿,而这个时期经历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重要事件,所以人们取名多与政治环境有关,取名用字高冷偏少,多平易近人。 而从1982年到2010年,28年间中国人口增长了2.8亿,这个时期文化多元化,洋风盛行,人们生活步入稳步的小康阶段,影响国家稳定的政治事件相对少,所以人们取名与政治环境相对联系较少。加之国家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让人们更倾向于以前的民国文化或者是古文化,所以取名相对来说更雅致一些。 凡人必有姓与名,姓与名既是人的一种符号的代表,同时又是人的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因此,从古至今,人们对自己姓与名十分珍重,我国的姓与名,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才发展到了今天人们所惯用的“姓名”。但在我国古代,并不是一开始就使用姓名的,而是先有姓与氏,后有名、字、别号,古人的一生有很多名字,各有用途,意义不同。 “姓”字,为左右结构,左从“女”右为“生”,从“女”而生,在母系社会里,子女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母姓为后代惟一能确定的尊亲,正如《白虎通·三纲六纪》所云:“古元时,未有三刚六纪,人民但知有母,不知有父”。“姓”是一个集合名词,是家族的标识,或表示与某个大家族的某一血缘关系更为亲近的部分。氏只是在汉朝以前才独立存在,它是“姓”的分支,“姓”是氏族的族号,氏族的成员都是以这个族号作为自己的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