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姓,百家姓之一
核心提示:安,平平安安的安。
安姓,是百家姓之一,是中国旧百家姓排名第79位的大姓。安姓的起源主要有出自秦国国君姓,出自他姓或赐姓,出自满族改汉姓而来的安姓等等说法。关于安姓的历史还很丰富,想知道的一清二楚,请关注19起名网网吧。
安姓,百家姓之一
一、趣味百家姓
-
安姓
据说古人都是重情重义的,这从许多人以国名为姓就能看出端倪,这股风气大概是春秋战国时代形成的习惯,几百年混战下来,周王朝的诸侯国灭绝殆尽,中华大地凭空诞生若干新姓氏。后来,这股风气传到中东的帕提亚古国,也就是中国史书上的安息国,自从汉武帝派张骞到了这里,这个国家就对汉文化倾慕起来,中国人称他什么,他就认什么,中国人称他安息国,他的国民就愿意姓安。后来有个太子安清不愿继位做国王,反而出家做了僧人,公元148年,东汉桓帝刘志建和二年,安清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洛阳,身为僧人当然要推广佛教,随后便定居了下来。太子和尚当然和普通的僧侣不一样,他必然有许多仆从,他们原先姓安,子孙后代自然也姓安,就这样安姓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
大约过了四百年,鲜卑安迟部汉化,改姓安,又过了一百年左右,西域出现了一个安国,是昭武九姓之一,当然是亲唐的,国王被唐王朝赐官刺史,相当于一个地方专员,但可惜被大食国所灭。安国移民入居内地,起先以安国为姓,后来简化为安姓。在唐代,安姓红极一时,先是安金藏成了唐睿宗的救命恩人,当时唐睿宗还是太子,有人诬告他谋反,武则天命酷吏来俊臣治太子之罪,安金藏挺身而出,“请剖心以明皇嗣不反”,当场举刀自剖其胸,五脏俱出,血流遍地,举世为之动容。如果说安金藏是拯救大唐的忠臣,安禄山却是祸害大唐的罪臣,安史之乱使唐王朝中衰,盛世不再。到了五代十国,安姓依然权倾朝野,像后唐权臣安重诲,做到了中书令;后晋的大将安重荣因为不屑与儿皇帝石敬瑭一起卖国,起兵造反。而宋代还有一个大将安俊,长期驻守边疆,不仅被羌人所畏服,还被起了一个“长髯太保”的绰号。
好像安姓就意味着能带来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一样,尽管出了安禄山这样一个特例,安姓依然能让人获得心理安慰,所以蒙古族、回族、满族、锡伯族等少数民族在汉化过程中也采用了安姓,以至于清代康熙大帝在东北反击俄国侵略者时,还将俄国俘虏赐姓为安氏,留居中国,禁止返俄,后来他们逐渐融入汉族、满族,世代相传至今。
回头再说说那个太子安清,安清在中国的另一个名字是安世高,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第一位译师。但是似乎当时的佛教徒允许结婚生子,因为安世高的后代安同成了北魏的开国功臣,而安同晚年时大造寺庙佛塔,想来也是祖先的影响所致。清代的安维峻上疏痛斥李鸿章挟洋自重、投降卖国,看上去也和安重荣反石敬瑭的血性差不多,然而虽然时局近似,但历史毕竟还是在不断往前走的,没有任何人能再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二、安姓的迁徙分布
历史上安姓的分布与迁徙
先秦时期,安姓很少为人所知。进入东汉以后,安姓主要活动在中原和河西走廊地区。唐朝,是安姓发展比较快的时期,但因安禄山之乱,河南一带的安姓改了其他姓氏,人口有所减少。
宋朝时期,安姓大约有1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9%,排在第九十位。安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约占全国安姓总人口的2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山西、河南、河北四省,约占全国安姓总人口的74%,其次分布于陕西、山东、广西、甘肃、浙江、福建。全国形成了以四川I和豫、冀、晋为中心的安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安姓人口急剧减少,大约有8万多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9%,排在第一百五十位以后。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贵州和山西两省,约占全国安姓人口的40%。贵州为安姓第一大省,占安姓人口的21%。其次分布于河北、江苏、四川、陕西、山东、河南,这六省的安姓又集中了51%。宋、元、明期间,安姓人口减少很多,其分布总格局变化不大,人口主要由北方向西南和东南迁移。全国形成以川贵、晋冀豫为中心的安姓聚集地。
当代安姓的分布与图谱
当代汉族安姓的人口170万,为全国第一百一十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4%。从明朝至今600年中安姓人口由8万增到170万,达21倍,安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间,安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V形的态势。安姓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北、安徽、山东、辽宁四省,大约占全国安姓总人口的45%,其次分布于河南、黑龙江、山西、甘肃、陕西、贵州,这六省的安姓又集中了37%。河北为安姓第一大省,占安姓总人口的13%。全国形成了以渤海湾地区为中心,向西抵甘肃和向南达安徽的延伸形、高比率安姓分布带。安姓分布很广,但在人群中分布不均衡。安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京津冀、晋陕宁、甘肃大部、青海东部、四川北段、贵州北部、豫鲁大部、湖北西北、安徽北部、江苏西北、内蒙古大部、黑吉辽,安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达到0.24%以上,中心地区可达0.6%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32.4%,该地区居住了大约69%的安姓人群。在内蒙古东北部、山东东部、河南南部、湖北大部、皖苏中部、云南、川贵桂大部、重庆、湖南西部、新疆西北,安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12%一0.24%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4%,该地区居住了大约23%的安姓人群。
三、安姓的好听的名字
安锵字 安倚征 安文渲 安亦菲 安艺菲 安勃文 安文轩 安思帆 安毓辉 安毓晖 安毓生 安毓霖 安一生 安坤生 安坤全 安坤权 安怡涵 安秀涵 安泽晖 安泽霖 安子霖 安喜霖 安旭 安若曦 安若萱
安洪鎏 安紫阳 安梓阳 安梓洋 安梓鸯 安梓月 安冉 安冠冰 安奕辰 安一龙 安奕龙 安润麒 安仕元 安仕沅 安仕昌 安润龙 安仕昊 安仕龙 安泽龙 安子杰 安奕烁 安子奕 安宇堃 安洪芬 安顺爱
安钟训 安银柱 安洪锐 安洪麟 安洪博 安洪彬 安泊君 安雅楠 安玉滢 安玉莹 安梓慕 安梓沐 安昱彤 安子瑜 安雯婕 安籽沐 安筠灿 安筠瑶 安楷瑞 安梓炫 安梓烁 安娜 安佑宸 安圣琪 安雪梅
安辞洪 安玉奇 安濯雅 安泽雅 安卓雅 安卓娅 安永亮 安康 安怡霖 安筱娅 安佑猎 安俊熙 安宇佳 安持晖 安弘城 安奕百 安永堂 安育基 安腾 安彬 安法尔 安姝漫 安晨旭 安修启 安修深 安修琛
安泽慧 安语嫣 安语彤 安琪 安春醒 安子涵 安慧滢 安君慧 安泽宇 安泽贤 安星 安笑轩 安翊斐 安良友 安蕊 安齐琪 安科硕 安齐明 安齐全 安明轩 安雪 安矗阳 安众显 安思齐 安家宝 安炫旭
安韦骁 安京哲 安炫光 安仲谦 安爽 安昱燊 安芷轩 安昱光 安慧 安庞旭 安泰杭 安峰沅 安恒沅 安纯妮 安悠然 安霞 安丽华 安霖厚 安博超 安天瑞 安煦涵 安厚霖 安弘博 安琼 安源 安栩 安夕
安婷 安曦 安熙 安衾 安芹 安沁 安勤 安妮 安琴 安谊腾 安安 安宁 安瑞春 安佟篱 安勃屹 安茜 安海丽 安洋 安霖 安沈霖 安丽领 安笑萌 安雅菲 安滢熙 安绮 安鑫 安蕾 安忠昊 安亚林 安志伟
安玘 安继泽 安佳 安爱青 安澜 安津瑞 安择浩 安嘉硕 安硕涵 安紫萱 安一诺 安北 安蔡豪 安粮豪 安朴豪 安湾警 安焯豪 安衣豪 安豪 安麦豪 安卓豪 安豆豪 安小雨 安俊涛 安俊溪 安俊帆
安俊汎 安泽明 安恒宇 安恒轩 安祥林 安浩博 安骏彤 安篱熠 安浩宇 安骐 安欣 安心 安童 安阳 安立波 安利波 安奕宸 安幼旻 安建华 安家乐 安雅宁 安雅诺 安钟城 安叶彤 安韵泓 安韵汐
安韵熙 安韵溪 安韵泽 安韵漫 安韵沅 安韵涵 安韵瀚 安韵寒 安凌薇 安悦涵 安雅涵 安泽悦 安娜拉 安沅 安沅铱 安溢钧 安冬倪 安泓锦 安鸿锦 安泉鑫 安涂 安演 安沿 安雁 安汐锦 安汐钦
安漫钰 安优璇 安镓溢 安镓怡 安沛珊 安妍 安振钧 安振逵 安振睿 安振权 安博 安泽 安则旭 安志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