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导,出身名门望族,祖父王览荣任光禄大夫,父亲王栽位居镇军司马,皆为朝廷的栋梁之臣。少年时的王导便风流倜傥,识量清远,器宇不凡。一次他去看望堂兄王敦,正好遇上堂兄的好朋友张公在座,而张公一向以识人闻名当世。相貌清秀、举止不凡的王导令张公惊叹不已。他对王敦说,这个少年气宇不凡,日后必成将相。王导成人后,担任了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郎等职务。期间,他结识了琅琊王司马睿,两人相逢恨晚,关系日益笃密。后来王导辞官追随司马睿,在帐下出谋划策,深得宠信。这些无不为王导后来的人生得志创造了良好条件。
当时正值西晋末年,中原混战,百姓不堪战乱之苦,纷纷向南迁移谋求生机,连北方的士族门阀也相继南迁。司马睿一向胸怀大志,他见西晋灭亡已成定局,便决定重兴大业。南迁之后,随司马睿而来的北方士族构成了一股强大的地方势力。然而当地南方士族的势力也很强大,他们家学渊远,清高孤傲,卓尔不群。其中誉满天下的纪瞻、顾荣等人,更是傲睨一切,狂放不羁。在他们的带动下,当地百姓丝亳不把威名远播的琅琊王放在眼中。司马容对此毫无对策,虽心中怒气十足,但是初来此地,根基未稳,不能轻易施以武力得罪这些人。司马睿无奈之下向王导请教,最后二人商量以王氏家族的威望削弱对方的嚣张气焰。适逢王敦过江朝拜琅琊王,王导告诉堂兄,琅琊王虽然待人宽厚,品德高尚,但在当地没有很高的威望,劝服堂兄与自己共同拥戴琅琊王。于是,王敦决定留下辅佐司马睿。
时值江南初春时节,草长莺飞,城内一片盎然春意。纪瞻、顾荣等相约踏青游春,他们一路饮酒畅谈,吟诗弄文,引得游人频频回首。突然官路上迎面走来一顶华丽的大轿,轿中端坐着气宇非凡的司马睿。可是纪瞻、顾荣等并不把他放在眼里,脚步不停,仍然自行其乐、志得意满。怎料抬眼望去却目瞪口呆,只见立在路旁第一匹马上之人威风凛凛,满面肃然,对众人拱手作揖,原来此人就是威震朝野、大名鼎鼎的武将王敦。而笫二匹马上之人高冠峨带,衣袖飘飘,相貌清奇,俊逸不凡,对着众人默默含笑,他就是出身显赫,声名远播的名流雅士王导。纪瞻、顾荣等人被眼前的情景惊呆,缓过神后,急忙拜倒在路旁。
回府后,司马睿向王家兄弟表示感谢,因为有他们这次示威才得以扭转局面。这时王导劝告司马睿,要想坐稳江山就要礼贤下士,虚心求教,这样天下才俊才能踊跃归附。诸如顾荣、纪瞻等人都是江南望族,若能将他们归为己用,则会产生天下归心的影响力。由此,司马睿逐渐站稳脚跟,在江南建立政权。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称晋王。第二年即皇帝位,即东晋的第一位皇帝――晋元帝。建国以后,晋元帝感念王氏兄弟的拥戴之恩,封王敦为大将军,总督六州军事,王导为丞相,专司朝廷内政。晋元帝对王导宠信有加,把王导比作汉代良相萧何。王导为人谦逊平和,他自称才疏学浅,不敢与萧何相比,还夸赞了顾荣、纪瞻等人一番,劝皇上优待他们。王导辅佐皇上整顿朝纲,招贤纳士,躬行节俭,同时大力发展生产,为北伐中原做物资和人才的储备。王导还主张兴办学校教育,他认为国家的长治久安与百姓遵纪守法、社会秩序端正、君臣地位明确等分不开。在王导的努力下,东晋政局逐渐稳定,他的才华和能力也得到了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