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东)中国古代燕窝柯的前世今生
一、风水宝地燕窝柯
池州城东郊沿清溪河五公里处有一古村落,名叫燕窝柯,全村皆姓柯。燕窝柯三面环山,坐北朝南,形如燕子窝;正南方面对妙姻塔(俗称清溪塔)。东西两侧虽然叫山,其实却都高不过海拔30米。东侧叫小山,西侧称五盔山(俗称乌龟山),北面是竹林,后人因此称那里为大竹园。
乌龟山脚下流淌的是白洋河(清溪河)。这小河源头在梅街大山里,流经白洋、上清溪,绕贵池城,再经下清溪、燕窝柯到下江口流入长江。河对岸是长江中的沙洲,旧称白沙洲。小山的东面是下小湖,西面是上小湖。燕窝柯依河傍湖,青山绿水环绕,真是少有的适宜人居的风水宝地。
二、传说中的燕窝柯
据民国16年(公元1927年)修印的柯氏家谱记载,燕窝柯是梅街峡川柯氏三兄弟于明朝初年迁到此地开发定居的,至今有500余年,已传世37代。明清时期,村内有百余户800余人。民房全是粉墙黛瓦,民相亲、屋相连、户相通,此家到彼家一脚不踏湿地。村周围古树森森,百鸟和鸣;村中有一座三进大殿的柯氏宗祠,还有两口池塘,一口古井。
传说清朝乾隆年间,有一风水先生告诉柯门族长,正南面的清溪宝塔挡住了燕窝柯的门向,坏了柯家的风水。风水先生说,清溪塔是白蛇,吞噬燕窝里的燕子,有碍燕窝柯的繁衍昌盛。因此,族长一声令下,族人一夜之间染黑了清溪宝塔。
传说燕窝柯氏族人,文及进士历代累计20余人。为官者有京都大员,地方行政首长,祠堂门前竖立的数列旗杆夹为证;为官者大多清正廉洁燕子窝风水宝地,出土墓志铭为证。更威名遐迩的是柯门男丁大多力大无比。大竹园里有一口山塘,名叫“一工塘”,传说是柯家一个人一天开挖成形的;古井旁边有一块石盆,重约400公斤,传说当年大多男丁都能手提肩扛(李向东)中国古代燕窝柯的前世今生,提放自如。可见当年柯氏人丁兴旺,个个身强力壮。据说强盗土匪都不敢贸然到燕窝柯偷鸡摸狗、行凶作恶。而邻村流坡矶却常被梁上君子洗劫,甚至遭强盗绑票掠夺。
三、记忆里的燕窝柯
星移斗转,沧桑巨变。历经百余年的战乱和瘟神血吸虫病的肆虐(李向东)中国古代燕窝柯的前世今生,到新中国成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燕窝柯全村仅剩数十人,十来户人家,满目是断壁残垣和碎石瓦砾。儿时记得,那时全村只有10座破旧的瓦房,从东至西依次是:第一座叫柯家大屋,住着柯炳林、柯昌林兄弟俩;第二座是柯昌如家,第三座户主是柯让红,第四座住着柯二聋和柯昌炳;第五座房子较大,前后三进,分别住着柯松斋、柯守斋、柯明斋兄弟三家;第六座是柯来养、柯炳文兄弟俩家;第七座是柯家乐、柯开西兄弟家;第八座是柯开来(笔者的父亲)家的祖居;第九座是柯开生家燕子窝风水宝地,第十座就是柯氏宗祠。
柯氏宗祠前后共有三进大殿,殿前立有数列“旗杆夹”,这旗杆夹就是柯氏历代在朝为官的佐证。我看到的柯氏宗祠已经破败不堪,前殿两厢已变成牛栏,中间院落杂草丛生。中殿举头望去,可见很大的房顶是漏斗状方型天井,四水归明堂,意为肥水不流外人田;地面是青石铺就的井台。后殿正中供放着祖宗牌位,上面横七竖八散落着许多祖宗的灵牌;两厢的阁楼上存放着已经数年没有舞动过的龙灯的木质骨架。
柯氏宗祠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大约公元1750年代),公元1954年该祠由政府改造为流坡小学。笔者曾在那里读书三年,留有许多童年的记忆,儿时的记忆历久弥新。
四、崭新的燕窝柯
“中华儿女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豪言壮语已流传半个世纪,如今终成现实。改革开放,祖国建设真的是日新月异!本世纪初,燕窝柯周边的小山头及附近的村庄被夷为平地,近千棺柯氏祖坟,包括开山老祖的遗骨都集中迁到平天湖景区金鸡安的松树林中。最近几年柯氏后人在清明节集中到金安松树林中的公墓举行祭拜祖先仪式,以感恩先辈、教育后人。
如今,从池州城北的池口到江口的沿江公路横穿燕窝柯。公路以东厂房林立,道路纵横,这里是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铜冠冶炼、铜箔制造、太平鸟服饰等数十家大中型现代化工厂入驻这里。
人民政府为改善民生,加快城镇化步伐,2010年以后将燕窝柯及周边村庄整体搬迁到平天湖风景区——清溪塔旁安家落户,取名为“清溪家园”。从此,燕窝柯家族将与清溪塔为邻。
目前,清溪家园有40栋多层公寓楼,现有居民800多户,近5000人口。周边还有“志城·江山郡”、“广联·翠屿”、“四季花城”“朝阳小区”和“森桥印象”等居民小区。农民变市民,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自来水、管道气、互联网,菜市场、篮球场、幼儿园、小学校、卫生院,中、小超市等应有尽有。“清溪家园”里不仅有近50户姓柯的人家,还有姓杨、董、傅、王、姜、巩、陶、张、章、陈、程、朱、康、马、吴、方、洪、桂、刘、姚、钱、宋、汪、肖、江、唐、孙……柯氏家族已融入百姓大家庭,燕窝柯里的雏燕已飞出燕窝,飞向祖国的四面八方,还将飞往全世界。
――――――――――――――――――――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柯万炎,峡川柯氏气祥公三十五世裔孙燕子窝风水宝地,生于1945年10月6日。1953年至1965年读书;1965年至1984年中、小学教师;1984年至2000年记者、编辑;曾任贵池人民广播电台台长,2005年10月在池州市广播电视局退休,现为池州市老新协副秘书长、安徽省老新协常务理事。